关于投资理财

说到投资理财肯定少不了信用卡、基金、证券股票,当然还有前些年大火而现在已经被全部清退的P2P,我在P2P里损失了十多万,平台暴雷实然倒闭。

我大学毕业十年了,也正式工作十年了,算上在校时实习工作的话,我工作也有十一年多了。之前工资发放之后就是放银行卡里,我是在余额宝出来之后的第二天开始把钱全部都放在余额宝的,这两年的活钱管理一直买银行的T+0理财产品,银行卡里一直是余额为0。

我使用信用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用卡、玩卡、用卡。最开始信用卡就是一个提前预支的工具,我拿它消费用;然后我开始了解到信用卡的积分规则、账期规则,通过各种途径刷卡赚积分、刷出来的钱放理财产品等薅羊毛,然后信用卡提额,接着薅羊毛;后来我发现玩信用卡花费精力但是收益却非常小,有点虚度时光的感觉,至于提额什么的更是无聊了,想提额直接把车本、房本提供给银行,一周额度就下来了,哪用得着这么麻烦,况且提额后没多大意义,因为消费水平跟不上,现在我只是使用信用卡,其他随缘了。

其实从使用余额宝开始我就已经接触基金了,但是真正开始了解并学习基金是在2017年的时候,我当时在知乎上看到有账号『小基快跑』发一些基金定投的文章,开始慢慢学习,然后在融通基金上开了个直销账户,定投创业板和深100基金,我在去年涨到山脚下的时候清仓融通基金,虽然少赚了很多钱,但是让我学到了买卖基金的时机都很重要。

关于股票,我最先接触并交易的其实是港美股,2017年国庆节我看到一个公众号推广民生香港银行卡时说香港银行卡开户会越来越困难,然后我就搜索了一下香港开户的相关资讯,在国庆后开了个工银亚洲账户,然后是开通证券账户,交易港美股。

我在2015年时尝试过开通国内A股账户,可能是由于身份证照片和本人差别非常大的原因吧,几家券商都验证不通过,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开通了平安证券,只用来打新可转债,虽然也赚了一点钱,但是太折腾了,就没再管过。

2019年时和一博友聊天,他推荐了一个券商,说是开户免收最低五元的佣金,我一算这A股交易佣金和港股比起来简直跟免费一样就开户了。当时买了几百元的医疗和医药ETF,赚了一些钱卖出了,后来就断断续续的交易了不少股票和场内基金。

关于期货,我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接触的,也投入了一点钱来交易,但是现在亏惨了,这个亏损和股票还不一样,股票只要不卖出,亏损都是浮亏,以后股票价格上涨时都能回来,而期货这东西是有实效性的,到期必须卖出,所以亏损是实亏。

我在港股交易过权证,和期权类似的东西,期权这东西还是得保守使用,比如你持有一支股票并且你觉得将来这个股票价格会跌,而你又长期看好这支股票,这时你可以买个看跌期权给自己增加个保险,如果股票下跌了你的看跌期权可以帮你盈利,股票上涨了你持有的股票帮你盈利。过两周我在国内A股市场的股票交易时长就到两年了,到时我准备开通两融和期权了,虽然我暂时用不到,但是先开通有备无患(注:科创板、港股通、融资融券和期权我已经开通了)。

投资这事情真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多学一些经济规律的知识,或者找个经历过一个经济周期的老手带带,很多时候,不懂经济规律又没人带会失去很多投资机会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 2018年贸易战时,我曾在几个信用卡群里问怎样薅一下贸易战的羊毛,除了有几个群友瞎起哄之外,也没人给出什么建议。也怪我当时懂的太少,了解的太少,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会在网上好好搜索学习学习,然后就会知道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放在银行,坐等人民币汇率上升后换回来。(你可以想想为何汇率肯定会上升)
  2. 2019年全国取消省界收费站时,大家都在说哪家银行办ETC卡更合适,但是如果有投资思维的话,可以提前买入ETC概念股赚一些钱也挺好,虽然也许只是喝点汤,因为肉肯定会被提前得到风声的机构和大户吃掉。
  3. 2020年疫情暴发,大家都在买医药股、疫苗研发股,其实疫苗存储、运输、注射等等也都不错,可惜当时想不到这些。

我不是专业投资者,也不准备做专业投资者,所以在投资理财上我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基金、股票、期货、期权这些投资手段还是得用用,投资思维还是得多练练多学学,这个真的很重要。把握住一次好的投资机会就能让你比同龄人至少少奋斗一年。